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 » 新闻中心 » 审计风采

铜审风采 | 守护米粒上的“花期”(二)

中午十二点,在县城小学里,铃声卷着寒风炸响。食堂窗口前,孩子们踮着脚尖递出餐具,不锈钢餐具的碰撞声混合着孩子们的嬉笑声,让我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热气蒸腾。我们站在分餐台旁,看土豆烧肉的油花浮在餐盘上,闻西红柿炒鸡蛋的清香掠过鼻尖……这些从国家账本里“走”出来的补助金,此刻是否正安稳地躺在每个孩子的碗底呢?

政策文件里的数字总是冰冷的:覆盖率、补助标准、受益人数……但在审计人的眼里,这些数字是有温度的。沿着资金流向追踪溯源,我们像解开一捆缠绕的麻绳。从县级财政局到乡镇中心完小,再到村小的食堂,每一笔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拨款都要与在校天数、学生人数对账,寻找一笔笔数字关联背后隐藏的问题,提出审计建议,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落到实处。在政策与现实的缝隙里,审计是缺口的发现者,更是缺口的缝补者。

食品安全是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一环,它不仅是检测报告上的合格章,更是心中的一份敬畏。在审计中,我们跟随学校的食堂管理人员,走进学校食堂,查看牛奶、水果是否新鲜,肉类蔬菜是否分类明确,分筐存放,留样柜标签是否清晰,食堂工作人员是否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培训,付费陪餐制是否落实……用行动来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。

“吃饱”只是起点,“吃好”才是目标。在这次审计中,我们翻开学校的带量食谱,对照指导方案上的主要营养素供给标准,细算蛋白质、维生素等含量,确保每一项都达到国家标准。这些计算不是冰冷的复核,而是将政策文件中“脂肪供能比”等抽象概念,翻译成餐盘里可丈量的温度。当我们把带量食谱摊开在阳光下,那些蛋白质、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碰撞,终将在某个孩童抽长的骨节里,迸发出拔节的脆响。

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,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期许,也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。审计如镜,既照见漏洞,也折射光芒。当我们低头以数字为舟、以法规为浆,在政策的江河中溯流而上时,别忘了抬头看看两岸的风景——那里有炊烟,有书声,有孩子们澄澈的眼睛,等着我们将“国家账本”里的承诺,化为他们碗中实实在在的幸福。(玉屏县审计局:张柏林)

分享:
  • 上一篇
  • 下一篇